网站首页 生产技术 富硒知识 富硒基地建设 硒与健康 富硒简讯 富硒食品展示 质量追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栏目热点
1. 知名专家论硒
2. 硒——护 航 生 命
3. 硒相关知识
4. 专家媒体论硒
5. 富硒农业贡献
6. “全民补硒,刻不容缓”是怎样提出..
7. 人体每日所需硒的摄入量
8. 富硒食品,理想的食品,健康的食品
站长推荐
1. 知名专家论硒
2. 专家媒体论硒
3. 硒相关知识
4. 富硒农业贡献
5. 硒——护 航 生 命
6. 富硒食品,理想的食品,健康的食品
7.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管理创新推动富..
8. 富硒农产品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
富硒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富硒知识 > 详情 
硒——护 航 生 命
发布时间:2014-12-25 9:52:0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14
 

             硒——护                

——《鲁硒论坛》报告       

董昭和   

第一  硒的定位

一、硒在自然界的位置

(Se)在自然界92种矿物元素中属稀散元素,属伴生矿,是矿物元素小弟弟,但是足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硒在铜矿中的自然储量为17万吨,可开采储量约8.2万吨。2004年,世界硒的开采量为1330吨。日本、加拿大、比利时和德国是硒的生产大国。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硒矿物百余种,其中首次在中国发现的仅两种:即硒锑矿和单斜蓝硒铜矿。在中国的兴山白果园银钒矿床(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中发现了硒银矿、辉硒银矿和富硒硫锗银矿;西秦岭拉尔玛一邛莫金一硒矿床中发现了硒硫锑矿、硒硫锑铜矿、灰硒铅矿和硒镍矿等及湖北恩施渔塘坝硒矿床中发现了硒铁铜矿硒铜蓝、蓝硒铜矿和方硒铜矿等。

二、人类对硒的初步认识

硒是近几十年来才被发现的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至今许多人还不知道的、具有全局作用内源性强抗氧化物质自由基清除剂

1197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硒(Se)是人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21997年《美国医学杂志》曾报道:补硒可使肿瘤的死亡率降低一半。

32003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确认硒是抑癌剂。硒能防癌、抗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有效减轻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

美国药物协会人类营养研究中心主任Gerald F Combs博士说:“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营养物质比硒的抗癌性更强,硒可以让癌症细胞自行灭亡。”

在我国,硒的防癌抗癌作用已被写入初三的《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阐明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

4硒已被科技界公认为“有助于人类免除各种病痛的折磨,如不良情绪、克山病(心肌肥大)、心血管疾病、大骨节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病毒感染和癌症等。”有报道,血液中含硒量最低的人死于心脏病的概率是含量高者的3倍。硒能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重新恢复活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研究员宣布,经过其多年研究发现,在各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营养素中,硒是唯一可以直接抗病毒的营养素

5、硒可排出体内重金属毒素

硒在体内是以硒氨酸的形式组成硒蛋白,硒蛋白遇到铅、汞、镉、砣等有害金属会迅速结合变成无害化合物而排出体外(金属易于蛋白质结合,如磷化锌中毒用蛋清)。

6、硒是体内碘的调节剂——可有效预防甲状腺病变

过去认为粗脖子病和大骨节病是因缺碘引起的,现代研究表明,缺硒是主要原因;但是,今天人们补碘又补过火了,碘盐成灾(其实每天吃大拇指盖大小的海带就够),甲状腺结节增生和甲状腺癌患者激增,因此手术者大有人在。硒脱碘酶的激活剂(脱碘酶有Ⅰ、Ⅱ、Ⅲ型三种),它在甲状腺激素代谢过程中对碘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说明:我国统计显示,近10余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约4.6倍。目前国内平均甲状腺癌发病率为7.7/10万,其中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为8.28/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

“甲状腺癌已成为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女性和男性比例为31已成近20年来我国癌症谱中女性恶性肿瘤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这是在“2014年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上,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透露的最新消息。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在人体代谢功能中肩负着重要任务。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恶性肿瘤主要是指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大类。该病近年发病率快速上升,其中以乳头状癌上升最为明显(碘过量)。“该病女性发病人数也出现明显增长。”高明介绍说,有统计显示,2000年以前,女性恶性肿瘤中前20位里还没有甲状腺癌,而到了2010年,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就已经排在了第8位。

高明表示,导致甲状腺发病率快速上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多种因素都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相关:射线辐射已明确为致病因素;肥胖是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碘应科学摄入。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而缺碘则会导致甲状腺滤泡性癌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各类健康危险因素的防控,如吸烟、酗酒、高盐、高油饮食,引导居民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与硒结合的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影响着核酸(组成遗传基因的基本物质)的合成。

7、硒预防不孕不育,特别是预防男性死精、精子减少等症状,不少资料显示,今天不孕不育症与缺硒有直接关系。

三、硒对农业的贡献

1、硒可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喷施硒肥,一般亩产可增产粮食7%-15%; 蔬菜增产更明显,一般在25%-35%

2、投入产出比高。喷施一亩粮食作物的硒肥成本(含劳务费)为30元左右,按增产80100斤小麦计算,折合现金90-110元,去掉成本,增收60-80元;而富硒粮食的价格高出部分就更可观了。如果按1千斤小麦计算,每斤加价0.1元,增收100元,加价0.2元就是20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应在300元左右,相当于不施硒肥的每亩纯收入;蔬菜的经济收入会更高。

3、富硒农产品的副产品,如秸秆、麸皮作为饲料培养出的畜禽产出的是肉蛋奶也含硒。

4、富硒产品与不含硒的产品质量、口感、色泽等明显不同。特别是花生油、豆油等富硒产品的油类。

以上情况大家比我更清楚。

 

第二  硒的防病、治病原理

——硒为什么能防治癌症,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从根上说起:硒可以预防全身所有可能产生的慢性疾病,因为硒可以进入全身每一个细胞,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结合,参于平息捣乱的“自由基”。而其他微量元素则各有侧重,如铁在红细胞中多,磷在骨细胞中多,锌、锰在神经细胞中多等。

一、人体细胞有两大最重要的器官——染色体和线粒体

1、染色体: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是人体基因的载体。人体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位于营养细胞上,一对性染色体XXXY分别住在女性卵子和男性的精子中,染色体上排列着两条缠绕的基因链,两端有类似草帽的端粒保护,基因主管传宗接代。基因是由8种不同的核酸(又称密码子)按已定的程序组成的链条,这个链条上任何一个码子出现问题,都会改变基因的形状,即改变遗传功能,被改变了的基因就会引起包括心血管、癌症在内的慢性疾病;如果是精子或卵子的基因受到损伤,则明显引起不育或不孕或后代的遗传病。破坏基因码子的是“自由基”。

2、线粒体:

1)线粒体第一大功能:能量来源的加工厂(动力厂、发电厂)——来自消化系统的营养和来自呼吸系统的氧气在线粒体上相遇,在线粒体酶的作用下生产水、二氧化碳(CO2)和能量三磷酸腺苷(ATP)。

那么,线粒体加工的产品由谁来搬运呢?

回答:是自由基!

在这个氧化过程中,一部分氧失去电子暂时变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起初担当的是搬运工(搬运水、能量等)、通讯员、保安、杀手(杀死病毒、细菌)的工作;当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它们就开始搞破坏……

当然,吃饭只是产生自由基的来源之一,吸烟、辐射、尾气、重金属也产生自由基,这是以前少有的;打雷、惊吓、压抑、情绪低落也产生自由基。

这是线粒体的第一个特点:既加工成品,也产生“自由基(垃圾)”;

线粒体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搞平均分配。组成不同器官细胞的线粒体(生产线)的数量是不以样多的,需要能量最多的大脑细胞、心脏细胞、肝细胞、前列腺等器官的线粒体条数比一般体细胞多几倍。一般细胞只有500条左右线粒体(生产线),而心脏、脑细胞则在2000-2500条,因为这些器官消耗的能量多。

2)线粒体第二大功能:具有遗传基因,并且女传男不传。

线粒体有自己的一套基因,线粒体基因最容易受到自身自由基的损害;女性线粒体基因决定后代(孩子)的健康和寿命而与男性无关,年龄越大的女性,线粒体老化的程度和变异的可能性越高,其后代的寿命和身体质量越差(35岁以后的女性卵子数量会出现“折棍”现象)。所以女孩应依法早婚早育。

这里有美国最新研究研究结论:大龄妈妈后代 更易患线粒体疾病

新华社华盛顿20141014日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怀孕时母亲年龄越大,其后代的线粒体DNA(脱氧核糖核酸)突变率越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龄母亲生育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是细胞生产能量的“工厂”,拥有自己的一套DNA已知有200多种疾病由线粒体DNA的突变引起,受这些突变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器官,包括心脏、骨骼肌和大脑。糖尿病、癌症、帕金森氏症和早老性痴呆症也与这些突变有关。线粒体疾病目前没有治愈方法

为了解孩子线粒体DNA突变和母亲年龄的关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39对健康母子的血液和脸部细胞样本。这些母亲的年龄介于25岁至59岁之间。孩子的线粒体DNA只从母亲遗传,因此无需研究父亲的线粒体DNA

DNA测序表明,年龄越大的母亲,自身细胞的线粒体DNA突变越多这一发现并不让人意外,因为细胞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分裂,突变基因会增多。真正让研究人员意外的是,做母亲时的年龄越大,其后代体内的线粒体DNA突变也越多——这是因为线粒体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首先去破坏自身的DNA

这不仅仅是下一代的问题,人体的老化也是因线粒体的损伤无法修补而导致“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所致。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大龄女生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英国开始学习中国人发明的“12母婴儿”法。

重要的是,生育女不可超重、肥胖,不吃“垃圾”食品,吃富硒食品(菌类、藻类是最好的主食);

保护线粒体除硒外,还有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紫椹、葡萄、花生、虎杖中)、芝麻素(芝麻)、酸奶和辅酶Q1055岁以上的人可补充辅酶Q10)。

3、这里顺便讲一下血糖高的原因。

什么是血糖?血液里的葡萄糖就叫血糖。血液里的葡萄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高呢?

血液里的葡萄糖来自我们吃进肚子里的淀粉(包括馒头、面条、米饭、油条、土豆、地瓜等)。淀粉在淀粉分解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即血糖。葡萄糖是身体的能量来源:具体路线是通过胃或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与通过肺过滤的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三磷酸腺苷(ATP)。

但是,血液里的糖有一个特点,必须有胰岛素领着它,它才能进入细胞,没有坐上胰岛素这班车的糖只能在血液中流动。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你在短时间内吃进大量的淀粉类食物(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很容易变成糖),短时间会有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而胰腺不可能在短时间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这样以来大量的糖只能在血液中流动,结果是:一、血糖升高;二、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加大血管的摩擦力;三、在肝脏中合成坏脂肪,粘附血管壁。

你吃得快,食物消化也快。当食物消化完了,胰腺也停止分泌胰岛素。久而久之,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就少了,更多的糖只能留在血液中或随尿排除。

还有一种情况,当你又困又饿时,最好先休息,如果吃饭也不要吃饱。因为这时细胞不喜欢送来的糖。这两种情况就可能产生胰岛素抵抗。

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是心脏病、糖尿病“元凶”

——美国大全新闻网2014124日报道:研究表明心脏病和糖尿病与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有关。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饱和脂肪酸一直是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替罪羊,但一项新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饮食中使饱和脂肪酸增加一倍或增加近两倍并不会增加血液中饱和脂肪的总体水平。然而,饮食中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会使血液中一种鱼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相关的脂肪酸水平稳步上升。

论文第一作者、教授杰夫.沃莱克说:此项研究结果“对妖魔化饱和脂肪酸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并拓展了有关为何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并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沃莱克的研究对象是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成年人。这意味着就使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5项因素(高血压、腹部脂肪过多、“好胆固醇低”、抗胰岛素性和高甘油三酯)而言,这些人有其中至少3项。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接受共6期、每期为时3周的饮食安排,各期饮食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所变化,同时蛋白质和卡路里总量保持不变。

研究人员推测,当饱和脂肪量增加时,血液中饱和脂肪总量也将增加。然而,血液中脂肪含量并未出现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即使参与者摄入脂肪量增加了近3倍。

随着饮食中脂肪量增加,棕榈油酸——一种与碳水化合物有害代谢相关的脂肪酸——含量也出现下降。但在饮食中从新加入碳水化合物后,棕榈油酸量便出现增加。

沃莱克说,在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并增加脂肪,能确保身体将饱和脂肪作为燃料迅速燃烧而非作为脂肪储存起来。

解决的办法:1、淀粉、蛋白质、脂肪、蔬菜要合理搭配,不要把馒头等当主食,包子、水饺、炒饭等凡与菜混合食物可以作为主食;

2、饭前吃水果,饭前吃主食;3、不要吃的太饱;4、要运动;5、二甲双胍可安全降糖。

二、什么是“自由基”?

大家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电子组成,物体的变化是电子变化。自由基就是失去电子的原子、分子或原子团!

自由基在化学中叫“游离基”,在生物学叫“氧化物”,在人体内被称为“垃圾”。其实它是机体氧化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体)必然产生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就像光棍抢亲一样),既有对机体有用的一面,又是机体致病的罪魁祸首:它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削弱细胞的抵抗力,破坏细胞膜、线粒体、破坏基因的结构。科学家认为今天所有的癌症和慢性疾病均起源于自由基的破坏——自由基是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临床医学证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直接关联

自由基有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氧自由基;第二大类是脂质自由基;第三类是由辐射产生的水合电子自由基。还有氯自由基、氮自由基等等。前面已经讲了,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少量自由基,少量自由基对人体有益。但是,当今的环境下,自由基的来源太多了,人体细胞膜和细胞内物质处处遭遇自由基的攻击,不停地受到大量自由基的危害,不知不觉地就受到自由基的伤害,叫做“害你不商量”。

因此,我们必须适时、对症补充足够的抗氧化物质以阻止和淬灭多余自由基。

三、什么是抗氧化物质

抗氧化物质又叫抗氧化剂,是指“任何以低浓度存在就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物质”。(制止过于氧化反应的物质——如油漆等)

1、什么是“内源性”抗氧化物质呢?

来自体内合成的抗氧化物称为“内源性”抗氧化物质,主要是抗氧化酶和激活酶。抗氧化酶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与微量元素结合才具有活性”。如,清除脂质自由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必须与硒结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只有与铁、铜、锌、锰元素结合(四大金刚)才有活性。机体可合成多种多样功能的酶,抗氧化酶也有多种多样,但必须有微量元素参与酶才有活性,这是人体为什么补充微量元素的原因;

2、什么是“外源性”抗氧化物质?

直接来自食物中的抗氧化物称为外源性抗氧化物质。葡萄、树莓、蓝莓、芹菜、西兰花、地瓜、大豆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水果大都含有清除自由基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质。

黄酮类抗氧化剂就有14大类、几百个品种,如花青素、白藜芦醇、镰叶芹醇、脱氢表雄酮、异黄酮、芦丁、儿茶素、银杏甙等等。

还有辅酶Q10,维生素ABCEDK,三帖类化合物及最新发现的虾青素……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水果及必要时吃中药的原因——它们主要存在在蔬菜水果和菌类藻类中。

关于什么是自由基,抗氧化物质都有哪些,在我的《谁主健康》一书的第二章中做了全面叙述。

那么硒是如何控制疾病发生的呢?

四、硒是怎么控制疾病发生的

硒能通过多个渠道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1、硒全方位清除自由基

硒元素的特点一:只要有足够的数量,它可以到达机体的每一个细胞,特别是脑、心、神经细胞和男性睾丸、前列腺、输精管中,这些部位是产生自由基最多的地方,也是硒最愿去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结合的地方,在那里可充分发挥作用,“消化、阻止、淬灭自由基反应”,使自由基难以捣乱,从而达到防病的作用。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姊妹6个,其中与硒结合的有4种,这4类具有极强的活性;机体缺少硒或硒量不足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没活性或活性很弱。

特点二:可以清除所有种类的自由基,重点是脂质自由基,这是其他抗氧化剂所不具备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两大内源性抗氧化酶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氧自由基,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不仅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而且可清除脂质自由基等所有自由基的能力,所以可称为“第一抗氧化酶”。

2、调动其他抗氧化物质一起消灭自由基

硒是以硒氨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现已发现,人体内有25种硒蛋白,参与体内最活跃的硒代谢物;它是唯—— 一个可以转移tRNA(信息传递基因)分子上进行合成的氨基酸。tRNA在氨基酸之间来回穿梭,形成细胞内的蛋白质制作机制; 含硒氨酸的蛋白质负责回收具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辅酶Q10,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这在所有氨基酸中是独一无二的。

3、硒蛋白可以直接“回收”有害重金属减少其危害。

4、具有杀死病原体的作用,减少机体炎症的发生。

 

第三  今天为什么特别强调补硒

一是,因为硒是世界权威机构和发达国家公认的确保健康的必需元素;

二是,今天产生自由基的来源太多了:消化食物产生自由基,污染的空气、油烟、吸烟、汽车尾气、化妆品、冷空气、炎热天气,各种辐射:强光、发射台、手机、大脑等等无所不在。

三是,硒的食物来源量严重不足;

自然界富集硒能力强的动物主要是来自近海鱼类、贝类;

富集硒能力强的植物有大蒜、芦笋、西兰花、紫薯食用菌等。据介绍,巴西产的坚果含硒量最高量。

但是,只要不是出产在富硒地域的产品,其含硒量一般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仍要做部分补充,特别是有慢性病者。

四是,硒与B族维生素一样,随尿液流失,要想不缺,就要天天补。

五是,硒会不会中毒

慢性中毒往往是由于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硒24003000微克,长达数月之久才出现症状。表现为脱发、脱指甲、皮肤黄染、口臭、疲劳、龋齿易感性增加、抑郁等。就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除特殊人员外),一般不会出现硒中毒。

六是,硒的补充量,硒是不可替代的第一必需微量元素,必须天天补充,成年人每天不少于200微克(µg硒的安全量应为800微克/——1500微克/日。

20141221

(本文作者:山东省科技厅原厅长,现任山东省老年科协副主席,山东省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总顾问)




上一条:富硒食品,理想的食品,健康的食品
下一条:富硒农业贡献
协会介绍  联系我们  本网招聘  视频展示 
Copyright © 济南富硒农产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