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组织理论和技术理论要点
(系列报到 连载之五)
三、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理论要点 (接上期)
实行规范的技术管理是保障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把技术管理放在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的首要位置。
本章所说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指“绿色农业”和“富硒农业”生产相结合的规范技术管理,当然,也包括对有可能影响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农业生产技术的管理。
1.硒的两大主要特点:
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首先应当了解并掌握硒的特点。
1.1硒的性质特点是,其在微量元素家族中,无论用于动物或用于植物,有益量和有害量的界限是最窄的。
这一特点决定:实施富硒技术要特别严谨。人体补硒时,要明白摄入量,在安全剂量内补充。在生产富硒农产品时要严格按照富硒技术专家制定的《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
1.2硒的功能特点是,抗氧化。抗氧化的功能对于人体可以延缓衰老;对于农业生产可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产量;对于农产品的表现是,茄果表光细腻,细胞纤维排列紧密,耐储耐运。
2.富硒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机理:
在贫硒地区生产富硒农产品,是运用农作物吸收无机营养并在生长过程中转化为有机营养的生理功能,采用技术手段制造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富硒环境,由农作物将元素硒自然吸收并转化为氨基酸硒富集在籽实和茎叶中,为人们科学补硒提供方便。
3.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的技术路线:
富硒农业技术路线的表述是:“以生物转化、营养平衡、药食同源三大理论为指导;以食品安全、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富硒营养和环境友好为准则;以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为措施;从实际出发,遵循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在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饮食消费需求基础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 培育富硒农产品的理论依据:
培育富硒农产品,主要依据以下两大理论:
4.1生物转化理论。
生物是指:动物生物,植物生物和微生物。
土壤硒与人工硒都是以无机态的形式存在。只有通过生物的功能
才能够转化为有机态的形式。
培育富硒农产品是根据农作物吸收无机营养并能够转化为有机营养的功能,适时、适量、适当的将元素硒导入作物体内,获得富硒农产品,且含量达到预期效果。称作植物生物转化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和实践,要求实施富硒技术必须在农作物营养生长时期和生殖生长的前期实施,使农产品所含的硒充分转化。
4.2营养平衡理论
之所以生产富硒农产品是因为缺硒地区生产的食物和饲料、饲草缺硒,运用技术手段补齐缺硒的“短板。而不是任意的把硒元素拔高。动、植物都需要营养平衡。所以我们要求作“富硒”而不是提倡作“高硒”。
生产富硒农产品技术,只可以在贫硒地区实施。
(未完待续)
山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富硒农产品专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1月10日 |